深度解读《摔跤吧爸爸》为什么对了中国观众胃口

深度解读《摔跤吧爸爸》为什么对了中国观众胃口

显然,片中的父亲并不是“虎爸”,而是“慈父”。中国的励志故事里,受追捧的只有“虎爸”、“狼妈”,标榜“棍棒底下出才子”,往往要求孩子们习惯于自己动手,环境因陋就简,打理好自己的生活。学习则要出人头地,考上清华北大出国留学上常春藤。也有一味地宠溺夸赞的。都是并不理解“慈父”“慈母”的意义——传统思想习惯的是“慈母多败儿”这样的担忧,于是努力学做岳母刺字、孟母三迁、孔母教习这样伟大的“狼妈”。

中国自古以来社会就存在出类拔萃这样的希望教育。这与中国社会从来是以努力奋斗为励志目标一致,孩子教育自然不能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现实的中国丛林竞争还能有“慈父”“慈母”的生存空间?没有。

从《摔跤吧爸爸》里我们看到了:爸爸优秀的指导、高效的学习方法,再加上两女儿她们自身的学习动机与兴趣,才成长为摔跤运动的世界冠军,从而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。这么看:“虎爸”、“狼妈”的严格不是教育的全部,甚至失之偏颇。

电影反映这样一种教育的目标:培养耐得住寂寞的毅力是成功的基础,而对孩子来说,能够从中学会一样技能很重要。改变悲惨命运只有如此。

底层人需要这样的心态与精神。因为《摔跤吧爸爸》两女儿在中国就是“凤凰女”。寒门子弟要突破原有的阶层,是种艰难地向上流动。毫无疑问,任何社会都有贫富差距,向上流动都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。电影里的爸爸对未来没有悲观,虽然他们家明显贫困。这种现象就足以说明,在印度,肯定是金钱之外的地方有曙光。

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,迷一样有许多误读,如印度乞丐多,1400万人口的孟买,竟有770万人住在贫民窟里,比例高达55%。但是,媒体报道也有可爱的地方,如,除了电影、马戏,印度其他演出,对观众来说都是免费的。国外的交响乐团、芭蕾舞团、歌舞团和许多其他在印度的演出,观众都是凭领的免费票入场。印度公立医院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。印度生活用水、办公用水没人装水表,也没人收水费。甚至,印度的农民可以随便进城,在一个地方居住了30年以上,这个地方就可以属于你,于是,形成在印度的城市里有大片贫民窟。没有城管。对中国人来说,难以理解。包括中国的印度专家这样说:“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,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,这个国家太复杂了。”那么《摔跤吧爸爸》大概就是励志个案,由于对上了中国观众向上的“王候宰相宁有种乎”励志胃口,成了网络热点。

印度是一个以宗教文化为主体的国家,传统的宗教信仰才是第一的生活。他们国家从来没有马哲阶级斗争那样的思想土壤,印度传统哲学思想主张万物有灵,万物平等,万物轮回,导致印度成了一个素食主义占主流的国家,素食主义者的流行表明“食肉者鄙”,那么就不会像中国那样争做人上人,争利争名争做“虎爸”、“狼妈”。仔细分析这与印度传统的苦感文化有关。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,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,每个礼拜要到教堂去赎罪;中国流行乐感文化,相信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“煮牛宰羊且为乐”,“莫使金樽空对月”;那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,认为人越受苦,精神越升华,离神就越近,来世也就越幸福。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,所以,即使在现代大多数人奉行素食主义,同时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。如此看《摔跤吧爸爸》极有可能在印度是另类之举。因为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,互不影响才是张扬个性,过分的物质享受可耻,个体的存异不纠正才是印度文化强调的精神世界。

中国民众恰好相反,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要掌控,要相互比较,若不如意还要责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。电影中两“凤凰女”因为努力改变固化的阶层受到中国观众及媒体的普遍点赞,源于以上的思想动力。

对现实利益极为看中的中国社会,提倡全方位的竞争,如此导致,在不利的条件下,人们用最坏的方式来应对,现在的中国享乐主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鼓励社会的溃败,而不是抵御腐败。

假如了解到: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曾说——从印度政府总理以下,任何官员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、同一款式、同一颜色的国产车,几十年来都是如此,以致印度民众有这样观念:“乘外国车、高档车的都不是当官的”——反而成了现实中国人不励志难以理解的咄咄怪事吧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十大二手奢侈品鉴定App排行
bt365在线

十大二手奢侈品鉴定App排行

📅 07-06 👁️ 7376
定制柜子需要散味多久相关攻略推荐
bt365在线

定制柜子需要散味多久相关攻略推荐

📅 07-18 👁️ 561
世界杯官方转播安排出炉,覆盖全球200余国
365bet投注网址

世界杯官方转播安排出炉,覆盖全球200余国

📅 07-02 👁️ 1837